苏俊 -  
(VOVWORLD) - 范炮是北部南定省一个农业村,但很特别的是该村却以铜制管乐器生产业闻名。不但生产,每个家庭还都有人懂乐理并能熟练地吹奏。当地农民自己生产各种管乐器供日常使用并销往国内外市场。
范炮村是南定省海后县海明乡的一个教区。之所以叫“范炮”是因为该村很多人姓范。范氏家族是开垦海后有功的4个家族之一。 从上往下看,该村的地形如同一门炮,因此不知从何时起,该村得名范炮。
管乐器生产业是范炮村祖业 |
16世纪初,天主教传入该村,范炮圣堂随后于1908年建成。当年,范炮村已经有了管乐器队,因来自西方,所以叫西洋管乐队。这些管乐队一直得到维持,不但服务圣教礼仪,而且还给人们的生活带来快乐。
当初,为了用于乐队表演,铜管乐器都得从外国进口,但在日常使用过程中,有的坏了,需要花时间和精力送到国外修。
范炮村居民阮春发表示:“1945年前,我村就有了管乐队,服务宗教及其它社会活动。在这一过程中,其它乐队也逐渐形成。这也催生了修管乐器需求,因为乐器使用久了会坏,村民就自己摸索如何修理并研制新乐器”。
不仅能熟练地吹奏,范炮村居民还掌握了修理技术,再往上是模仿怎么做管乐器,并渐渐形成了这座农业村的管乐器生产业。
起初,村里只有约10户家庭从事该行。但10多年来,在南定省及邻近省份吹奏活动快速发展后,村里70%的家庭户从事了该行,形成了该省唯一的管乐器生产村。
对于家里从事该行已有数十年的艺人阮文强来说,铜管乐器和他有缘。他说:“生产铜管乐器是我家的家传行业。我这一代是第四代了。我们这一家传承祖业的最大幸福是人情。人们带乐器来我们都精心地修,因此到哪里都受到大家的欢迎。我家人也都很爱音乐并有心从事该行,因此我的孩子也继承了祖业”。
阮文强艺人 |
每天,有多个复杂细节的铜管乐器在范炮艺人的双手下诞生。他们是真正的赤脚艺人,因为种稻季节,他们仍参加农业生产,但回到厂里就成为了艺人和艺术家。
更令人惊奇的是,范炮管乐器几乎所有工序都是手工,甚至包括磨光、造音。然而,范炮管乐器的质量却受到消费者的高度评价。
越南著名管乐器艺术家权文明与阮文强家及从事该行的海后村匠人有30多年的交情了。他说:“阮文强可是我认识了几十年的海后兄弟。我相信,像他这样的人能做出高质量的管乐器。海后那边生产的铜管乐器蕴含着越南精神”。
像范炮村那样有不少人能熟练吹管乐器的地方十分罕见。据初步统计,目前范炮村约有1500人懂乐理,约1000人能熟练地吹管乐器,其中有7名青年毕业于音乐学校,参与培训提高乐师的水平。尽管平日范炮人是辛勤劳动的农民,但在节日盛会中,他们却变身为管乐器艺术家,且表演不输给专业乐队。
每逢宗教活动举办之时,范炮村居民的管乐器声便响彻村里。他们的管乐声中蕴涵着对家乡的爱,以及对虔灵生活的神圣感情,这一切互相交融,打动人心。(完)
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