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world)-依靠地方政府采取的各项灵活、创新措施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的决心和同心协力,莱州省莱州市珊藤乡已经完成了新农村建设的所有19个标准。珊藤乡也成为莱州省完成新农村建设的第一个乡。
一条条公路宽敞、干净,路两旁,一座座瓦房、楼房拔地而起,这是珊藤乡开展新农村建设后的新面貌。该乡共有11个村,居住着5个民族,1500多户居民,主要从事农业耕作,年人均收入1800多万越盾。这样的收入虽然不算多,但对于一个条件还很困难的山区乡来说,这体现了居民们做出的巨大努力。
第二珊藤乡是热依族同胞聚居的地方,几年前,当地居民生活很困难,贫困户比例较高,因为这里是山地,适合农业生产的土地面积有限。
自从开展新农村建设后,加上国家提供的基建投资,当地少数民族同胞积极扩大生产用地,转换种植结构,应用先进科技,提高作物产量。许多家庭还贷款发展新经济模式,并取得高效益。
第二珊藤乡乡民涛文欢一家就是其中的典型例子,涛文欢大胆地将过去只能种植一季水稻的土地改种玉米。每年收割三季,用于饲养家禽家畜,另外还使用玉米秆发展蘑菇种植。现在他家已经脱贫致富,并为村里3至5名劳动者创造经常性就业。
涛文欢说:“过去,我家作农田,后来转种蘑菇和玉米,每年收获几吨。与其他作物相比,种蘑菇效益更高,可以致富。过去,乡里道路坑坑洼洼的,走路非常辛苦,现在便利多了。村民生活与过去相比变化很大”。
第二珊藤村的黎文省一家则不同,他决定将只能种一季水稻的三公顷土地改为种花,所需资金来自积蓄和向社会政策银行贷款。开展两年来,势头良好,他家种的花销往莱州市、河内和附近各地。目前,全家年均收入数亿越盾,并为当地十多名劳动者创造经常性就业。
黎文省说:“一开始,我也遇到很多困难,天气异常,我也不知道花种得怎么样。一段时间后,才觉得本地气候非常适合花卉生长。现在,我家主要种玫瑰,春节前增种百合、兰花等。种玫瑰,除去开支,每公顷年均利润一亿越盾”。
根据发展集中专产区和转换经济结构计划,珊藤乡投资建设优质水稻、家禽家畜、茶叶等专产区。同时争取一切资源,投入服务民生的各个经济社会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相。为取得这一成果,该乡也积极推动宣传工作,动员各阶层人民共同参与。
据珊藤乡人民委员会副主席张青南介绍,截止目前,该乡已经建了16公里农村公路和田间道路;发展商品集中生产区,由此贫困户比例降到了百分之2 。
此外,该乡也新建了8间教室、19间多功能厅、一座文化站,满足了乡里孩子学习和乡民举行文化活动和开会的需求。
张青南说:“2010年以来,乡民生活有了积极的改变。特别是在生产方面,2010年种植面积只有75公顷,现在增加到238公顷。我乡还有200多公顷土地用于茶叶种植。这也是脱贫减贫,为乡民创造就业的主力树种。关于今年和今后若干年的社会经济发展,在达到新农村标准后,我们也确定要指导乡民严格按照规划内容,特别是生产区详细规划实施”。
珊藤的农村面貌日新月异,开展新农村建设所取得的成果让乡民的生活得到了稳步提高。正因此,今后几年,该乡决心巩固成果,同时提出新的发展方向,帮助乡民发展经济,提高当地文化生活水平,完善教育和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