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心一意为村民的村长——李辛生

     (VOVworld)-河江省北部山区的自然条件是石多地少。当地居民在石头上生活、种植、饲养,死了也埋在石头下。

       对他们来说,土地比黄金更珍贵,因此何江省苗旺县辛盖乡第二开荒村赫蒙族人李辛生向村里献地300多平方米用于为孩子建学校,受到了很多人的欢迎。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习,他还是参加扶贫运动的第一人。

       当村长20多年,李辛生始终与村民打成一片,即使是在最小的工作中。见证着村民生活一天天的变化,李辛生更下决心动员村民积极参加劳动生产。

       他说: “我1993年当的村长。1993年以前,居民的生活非常贫困,甚至不够吃,但1993年以来,生活好多了。村民主要饲养家禽、酿酒,村民几乎家家都有大米吃了”。

       河江省的土壤和气候适合种植玉米,正因此,当地居民的主食是蒸玉米粉。李辛生是种两季玉米的第一人,也是种水稻的第一人。

       他说:  “自己要先做,居民才会跟着做。甚至开梯田也是这样。土地少,我做得比较多,现在居民都有稻田了,也够吃了。一家种的稻至少也有7、8公斤以上。种稻是一季,6月播种,春节前就能收割了”。

一心一意为村民的村长——李辛生 - ảnh 1

       除了玉米这种很久以来当地居民的主食,牛也是当地的主要饲养家畜。这里每户平均养一至两头牛。每天,他们要走很远才能割到足够的草给牛吃。用于喂牛的象草,李辛生也是第一个种植的。

       他说: “前些年,国家提供资金种草,我先种,种了3公顷。然后,居民看到这样就不必到森林割草了,就学着种。现在,全村家家户户都种了。他们不出去放牛了,但仍有草给牛吃”。

       李辛生还动员村民在房前屋后种蔬菜、养鸡鸭改善生活。村里一些家庭经济困难,有时要到外面买大米,李辛生就以低于市场的价格卖给他们。

       他说: “我家13口人,一年剩下来1至2吨稻谷。也卖点到集市,但一般卖给村里的贫困家庭。集市价格为一公斤1.5万越盾,我只卖一万越盾。我要看哪家真的没米了才卖。我不能送的话,就以便宜的价格卖给他们”。

       由于勤劳肯干,率先运用各种高效益生产模式,他成为了深受政府和当地居民信任和尊敬的村长。
       辛盖乡人委会主席阮文旺说: “乡里共有20个富裕户,其中就包括李辛生家。李辛生一家敢于尝试新种子新种苗,他是对新东西认识很快的人。其他乡民认识不同,所以各家经济情况也不一样”。

       现在村民的经济条件已相当稳定,李辛生就考虑起了孩子们的读书问题。眼看村里的孩子们都要在破烂的教室里上课,他很揪心。
       在获悉法国儿童与健康协会资助6亿越盾用于建设宽敞、设备齐全的两间教室,而学校地方却有限后,他决定捐献家里的300多平方米土地,用于为孩子们盖教室。

       他说: “为孩子建学校,是造福后人。这是我送给孩子们的。乡干部也一起为孩子们建学校。学校建得很快。我也没想到会这么漂亮。我会负责保障学校的正常运作。我也向村民宣传,让大家都负起责任来”。

       虽然处处都是石块,但当地村民的心里却充满了人情味。李辛生村长也与村民相亲相爱,并始终为家族的发展和村民的幸福而操劳。

       在与记者分手前,李辛生村长高兴地说,他一生中曾两次到河内参加会议,一次见到了越共中央总书记,一次见到了国家主席。李辛生和其他像他这样的人,正是建设仍面临许多困难的河江省,改变农村面貌的主力军。(完)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