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爱民族乐器的色当族小伙子

(VOVWORLD) - 因为热爱并且乐感特别好,所以虽然未经过正规教育与培训,但多乐省邦美蜀市名为迪斯(Tis)的小伙依然可以自己制作和演奏西原乐器。他曾制作石琴、德啷琴(又名竹琴)、二孔箫等多种乐器,并向邦美蜀市特蕾莎(Teressa)庇护所的孩子们教授制作与使用方法。进而,组建文艺表演队,经常在多个地方为游客表演。

在多乐省邦美蜀市特蕾莎民族庇护所院内的长屋廊檐下,一群小朋友正专注的安装、完善一具德啷琴。经过特蕾莎庇护所文艺队的主要成员色当族小伙子迪斯巧妙地把各个竹筒组装在一起后,乐器发出了第一声。迪斯一边组装一边指导两个小朋友。

热爱民族乐器的色当族小伙子 - ảnh 1

迪斯1993年出生于多乐省克容巴县亚威乡恒村,读小学时就搬到特蕾莎庇护所居住。特雷萨庇护所负责人阮氏顺修女表示,初中毕业后,迪斯被送去学习工艺品制作,希望回来后教给庇护所的其他小朋友。阮氏顺修女发现迪斯有音乐天赋,就为他创造机会接触西原乐器。阮氏顺修女 表示: “迪斯很有天赋,一种特殊的音乐天赋。小时候抱起吉他,不管谁唱什么歌曲,他都可以跟着伴奏。他对音乐节奏的感受力很强。这是一项特殊的能力,因此我们都想为他创造条件,让他自我发展。”

跟艺人学习以及自学、了解和体验将近一年后,迪斯自己研究并制作出石琴,接下来是德啷琴、二孔箫、打击乐伴奏器…他一边制作一边自学乐器的使用方法。他表示,因为没经过专业培训所以他的乐理知识不太好。因此,他就自己学习和研究,以补充自己的乐理知识,同时向文艺队的其他小朋友传授音乐知识。他说:“我花了一年的时间走了各个地方、见了很多人,主要是找原材料,然后我自己研究,并试着制作,一开始是石琴。石琴制作成功后,我就试着做其他乐器。在制作过程中,我遇到了很多困难,一开始是音符与音程。但后来我通过电视和网上自学,我还向前辈和艺人学习。现在,我的问题基本解决了。目前我在教小朋友的时候,他们也遇到了同样的问题。”

热爱民族乐器的色当族小伙子 - ảnh 2

天赋与缘分激发了迪斯对民族乐器的爱。同时迪斯也把这份爱传授给了特蕾莎庇护所的小朋友们。他所做出的努力让特蕾莎庇护所文艺队闻名各地。文艺队曾为多乐省博物馆和奔敦(Buôn Đôn)的游客表演“西原地区的黎明”和“欣喜夏天会”等节目。特蕾莎庇护所的泰族小朋友银文战非常羡慕迪斯,目前他和其他小朋友正跟着迪斯学习民族乐器。银文战说:“来这里的时候,我看见其他几位哥哥弹琴,我很喜欢。他们什么时候练我就来看,跟他们学。今年,迪斯哥哥开始教我们。他的教学方法易懂、易记,我们很快就记住了。我希望能像迪斯哥哥一样,会弹所有乐器,也会制作德啷琴、石琴,并可以到各地去表演。”

澳大利亚越侨梅任女士表示,每次回国她都来看望特蕾莎庇护所的孩子们,并和他们一起学习使用民族乐器。她向迪斯订做了七套乐器,其中包括两套石琴和五套德啷琴,以带回澳大利亚。梅任说,这是她向当地居民介绍西原音乐的方式。每次她在澳大利亚表演西原乐器的时候,独特的表演服装与乐器让观众非常喜欢。梅任女士表示:三四年前我来到这里,只有一个目的就是以自己的能力帮助这里的孩子们。但有一天,我发现他们会弹很多种西原乐器,而且还可以自己制作。迪斯就是一个例子,他会使用多种西原乐器,也全都可以制作。因此,我就花了更多的时间在这里,与孩子们一起学习使用这些乐器。

朴实而不善言辞的色当族小伙选择以石琴的泠泠乐声或德啷琴的欢快乐声来抒发心声,满足自己的痴迷。他对音乐和乐器的热爱传递给了小朋友们,让越来越多的小朋友有机会与音乐和传统乐器接触,唤起他们对这些乐器的喜爱。(完)   

相关新闻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