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 -  
(VOVworld) - 河南省位于越南北部平原西南面,是水稻文明发祥地之一,也是东山、柳堆等悠久文化的发祥地。不仅如此,河南还有很多历史遗迹和传统庙会,并保存多种民间艺术形式,如:嘲戏、陶娘曲、侯影礼仪等,丰富了越南的民族文化。
河南位于底河、珠江和瑞江三江汇合处,西接山脉,形成了众多秀丽的自然景观,如:五洞山、五岳潭、玉山、天门坡等。在漫漫历史长河中,历代前人给河南留下了无数极具价值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其中包括距今3000年的东山文化鼎盛时期的代表——玉缕铜鼓、至今保存最为完好的四部古籍之一——1471年用赤铜制作的北里铜镂板古籍。河南也是一个历史文化遗迹密集的省份,其中规模较大、建筑和雕刻艺术较为精湛的有堆山龙寺、陈商庙、文舍亭、安和亭等。上述工程折射出了这块土地厚重的文化。河南省里仁县居民阮诚仲告诉我们:“直到现在,里仁县各个乡村都还保留有榕树、水井和村亭。不少村亭还成为了村民的公共活动场所。村民都很积极参加古村亭的保护和修复”。
河南省不少亭台庙宇都流传有历史文化名人的典故,反映当地极富特色的传统文化。始建于15世纪的里仁县真理乡武娘公主庙是其中一个典型的例子。相传,武娘公主才貌双全,嫁给当地小伙张玄。张玄上战场后,武娘生了个孩子。每天晚上,为了哄孩子,她便指着壁上的人影说,这就是父亲。张玄从战场回来后,孩子不认他,便对妻子产生怀疑,痛骂了一顿。武娘无从解释,满怀委屈,遂投江自尽。了解实情后,张玄十分懊悔,便在江边立祠以祀。武娘的故事感动了不少文人墨客。阮公著、阮劝、阮予等名人把她写进了诗歌和文学作品中,其中阮予的《南昌女子之故事》后来被改编成嘲戏名作《冤屈的影子》。
此外,河南还有很多著名古嘲戏村,如里仁县的寿章村、张村,金榜县的同化村,维仙县的珠江村,清廉县的清流村等。上述乡村至今依然保存多出古嘲戏唱段。清流乡居民郑春缘说:“目前,我乡共组建了12个文艺队,其中有唱民歌的,唱古嘲戏的,也有唱改良戏的。更特别的是,乡里有个七口之家全部参加嘲戏队,服务乡亲,弘扬家乡的传统文化”。
除了上述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外,河南还有30多个历史悠久的传统手工艺村,从事纺织、刺绣、种桑养蚕、制鼓、养鱼、制作木器等行业。其中声名远扬的有芽舍丝绸村、玉洞藤编村、安和刺绣村、高沱木器村、堆山鼓村等。河南也是庙会之乡。全省共有一百多个较具特色的民间庙会,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里仁县的陈商庙会,维仙县的堆寺庙会、朗江庙会,金榜县的五洞山竹庙庙会、柳堆摔跤武术节等。
历史上,河南以好学传统著称。根据当地古碑文记载,生于1807年的河南人武文李1841年考取进士。武进士后来在家乡教书,培养了一批优秀的学生。作为武进士的后代,河南省北里乡人民继承家乡的好学传统,于上世纪60年代发起“北里鼓声”运动。该运动50年来一直有效开展,使北里成为了河南省和全国“教好,学好”二好运动的排头兵。
河南的不少地名和人名永垂青史,造就了河南的特色文化及其价值,进一步丰富了越南的民族传统文化。
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