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森林里重生的朱儒族文化

(VOVWORLD) -在铜锣、喇叭和大鼓等三种乐器的交织回响中,朱儒族同胞具有重要社区意义的神圣舞蹈——达姆阿舞似乎在雄伟壮观的西原森林里得到了重生。不是现在,而是多年前,达姆阿舞就得到林同省丹阳县乐春乡甲迪欧村艺人马碧鸥的保护和传承。
在森林里重生的朱儒族文化 - ảnh 1 马碧鸥

尽管年近六十的艺人马碧鸥身材已不复当年,但跳起舞来仍像少女一样柔软。

作为呼吸着村庄的气息并在相信灵魂的文化空间中成长的山区姑娘。马碧鸥七、八岁时就会双手敲锣钲,双腿也会跟村里的男女一起跳达姆阿舞。

她说:“我热爱我们民族的文化,它就印在我的脑海里,所以我可以传给孩子。每一种文化都有自己的特色,我想保护和传承它的原因是我热爱朱儒族文化,因为它已融入了我的血液。”

马碧鸥是林同省九名优秀艺人之一。多年来,她已成为村民心里真正的艺人。她说:在朱儒族神圣舞蹈的发源地——多霓湖边出生和成长,所以我渴望恢复传统文化,她每天教村民子女唱歌、跳舞、敲铜锣、打鼓和吹喇叭,直至他们熟练后,成为接班人。

-我喜欢民族文化,喜欢学打鼓,吹喇叭,这有助于保护和传承我们民族传统文化特色。

-我跟马碧鸥艺人学了三个月。我会敲铜锣,会唱民族歌曲。今后我会教孩子唱歌。

在丹阳县,马碧鸥是个保存带有朱儒族特征的多种实物的艺人。这些实物已有数百年历史了,就连她的住房也有一百多年了。

丹阳县乐春乡居民马萨说:“在朱儒族妇女中,马碧鸥是会敲铜锣,懂得保护文化的人。此外,她还教子孙后代学习传统文化。朱儒族同胞为此感到自豪,因为到处都有朱儒族孩子表演朱儒族特色文化。马碧鸥也对传统文化被埋没感到担忧,但好在马碧鸥培养了一代接班人,这是朱儒族同胞的骄傲。”

重视保护和传承文化是马碧鸥艺人表达热爱的一种方式,她用自己的一生来寻找、保存和复原埋在朱儒族人记忆中的各种舞蹈。她认为,只要身体健康就要一辈子保护、传承本民族文化,使之不致失传。(完)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