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world)- 在一个贫困地方生活和长大,老街省北河县赫蒙族小伙子壮小包的愿望是学好学业,为家乡的发展作贡献,让乡民不再受穷。他不仅坚持追求自己的梦想,还协助家乡的居民享受新农村建设带来的利益,并因此成为2014年越南十佳模范青年。
(VOVworld)- 40年过去了,但1975年4月30日那一天进军解放西贡的景象一直深深地留在很多越南人的脑海中。在国家统一的日子里,很多战士牺牲了,但也有许多人幸运地与家人和亲人团聚并继续奉献,为家乡、为祖国的发展作出贡献。胡志明市古芝县退伍军人协会的老 ...
(VOVworld)- 武辉煌的家乡是在海阳省,但就像一种缘分,近十年来,他一直在广南省西江县,同当地少数民族同胞同吃同住,学习同胞们的语言,记录、搜集戈都族民歌曲谱并填词。 通过越南之声广播电台,他搜集的戈都民歌迅速传播给了长山一带的戈都族同胞。热爱并与戈都 ...
(VOVworld)- 潘氏雪梅是芹苴市祖国阵线副主席、平水郡龙泉坊社会志愿队队长,但当地年轻人常亲切地称她为梅妈妈。因为,很长时间以来,梅妈妈一直把帮助有困难和误入歧途的人当做自己的快乐。
(VOVworld)- 谈到白汾,同塔省艺术家都对这位热爱文艺创作的女作家深感钦佩。她现任越南戏剧家协会会员、同塔省戏剧家分会副会长。
(VOVworld)- 为了让历史课不再枯燥无味,能吸引学生,河内巴亭郡阮知方初中的历史老师张珠江不断革新教学方法。张珠江老师把历史课与地名和具体故事相结合,让学生好懂易记,并渐渐地把兴趣的火种传给他们。
(VOVworld)- 在安沛省文安县生活条件恶劣的山区出生和长大,瑶族人盘氏溪决心将自己的孩子养育成人。
(VOVworld)- 能在像胡志明市这样的大城市生活和工作是很多人的梦想。但有一位在胡市出生和长大的医生却自己选择了另一个方向,那就是离开城市到芹时县,一个相对比较落后的地方工作。
( VOVworld)- 在坚江省河仙县仙海乡督岛生活的男人大多数从事拖网捕捞和网箱养殖,而女人则多在家操持家务,照顾家庭和孩子。不过,岛上不少女人也从事需要强健身体的拖网捕捞和网箱养殖工作。网箱养殖模式的成功,以及她们一个人能干两个人的活儿让岛上的男人们非常 ...
(VOVworld)- 谈到胡志明市第二外贸大学对外经济系学生高黎幸原,该校很多师生都对她表示喜爱和钦佩。不仅学习成绩优异,荣获一系列科研奖项,幸原还为校团委、学生会的各项活动以及发展学生党支部做出很多贡献。
(VOVworld)- 在奠边省垛佐岩石高原,当地居民都把为阿豪称为赫蒙族艺人。为阿豪不仅向当地居民、干部、学生教授赫蒙族语,他还搜集资料,编写本民族文化教材,教育子孙后代。
(VOVworld)-平易近人、真诚和善,这是人们接触胡志明市祖国阵线委员会主席、胡市国会代表团副团长武氏蓉时留下的第一印象。胡市市民都很喜爱这位女主席,因为她是一个尊重人民、了解人民和对人民负责的人。
(VOVworld)- 从大学一年级起就参加志愿者活动的褚一合已经成为了首都志愿者活动中的骨干成员,特别是在无偿献血和动员献血志愿者活动中。目前,29岁的褚一合是“ 情义献血”活动的负责人。
(VOVworld)- 婉拒在英国、日本任教的邀请,黎文强教授返回越南,并于2010年成立越南经济、管理和环境研究中心(VCREME)。虽然遇到了不少困难,但赴国外留学的第一批学生所取得的成果证明了这位旅法越南教师所做的努力。
(VOVworld)- 作为一名终日劳累的农民,只有农村学校初中文化的安江省龙川市平德村村民杨春果却成为了九龙江平原地区水稻之乡的名人。他是先进、大型烘谷机的发明人。他的烘谷机帮助农民减少了收割后损失,从而降低费用,增加利润。
(VOVworld)- 多年来,胡志明市第五郡第15坊的居民已经非常熟悉了一位有着慈祥的脸庞、花白的头发、亲切地到贫困者家庭看病送药的老大爷。他就是115军医院(现115医院)前院长番世业大校、医生。
(VOVworld)-战争的硝烟散尽后,全国退伍军人又继续为国家建设贡献智慧和力量,服务社会。这其中就包括河内市富川县南朝乡退伍军人林文榜。他不仅是越南一家私人博物馆的馆长,也是激发年轻一代爱国精神的热心人。
(VOVworld)- 20多年来,河内栋多郡的阮茶老师虽然退了休,但仍不顾困难和阻碍,接触特困学生并动员他们来自己开办的“向善”学习班 ,希望他们能有更好的未来。
(VOVworld)- 茶荣省高棉族文化博物馆是展示150多万南部高棉族同胞文化的地方。博物馆展示的600件文物中,有100多件与高棉族生活息息相关,如高脚屋、渔具、家庭生活用具、各种乐器、民族装饰等,均由艺人林番搜集和复制。
(VOVworld)-充分利用风力发电服务家庭生活。这是槟知省平大县平泰乡38岁的陈青诚一项非常有益的发明。尽管只读完初中四年级,但陈青诚却发明了一种符合当地条件的发电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