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量、黎芳 -  
(VOVWORLD) -同奈省边和市新万陶瓷村有数百年历史,并以黑土陶瓷产品驰名远近。历经历史沧桑,受现代生活的影响,该村有3个世纪历史的陶窑曾一度被人们认为不再点火了,但凭借对传统祖业的热爱和执着,该村世代传承祖业的各户家庭中的每一位陶匠依然保持炉火旺盛,也就是保护着黑土陶瓷的生命。
300年前由开垦越南南方的移民建立的新万陶瓷村位于祥和的同奈河边,行政上属同奈省边和市新万和宝和两坊。该村是平阳省、胡志明市一些卫星陶瓷村的摇篮。
沿着同奈河下行,到新万河段可以看见古老的陶窑烟囱耸立。炉前的院子里摆满大缸、小缸、盆子等。在那儿也可以看到为烧制一批新陶器而悉心准备的陶匠污手垢面的身影。
洪文正是新万陶瓷村金兰陶瓷厂最后一批能捏制瓷胎的陶匠之一。20多岁就继承祖业的洪文正是该陶瓷古村极具才华的陶匠。不用任何模具或其他工具,仅靠灵巧的双手,一块又一块粘土逐渐形成圆润、重达百斤、花纹精细的大缸小盆。
目前,“捏泥匠”没剩几人了,因为陶瓷制作技术有了改进,产品可以用模具做出来,而不用像以前那样用手捏了。因此,当“模匠”容易,但要成为手艺高超的“捏泥匠”就不是谁都行的了。
洪文正说:“当‘模匠’比较容易,因为有模具。而我们‘捏泥匠’要靠自己的双眼和大脑捏成形。手脚要灵活,眼睛要敏锐。学成至少要一年多,而且花一年多还算是有天分的,有的人一辈子也学不来。”
为了把产品销往四面八方,这座南部最古老陶瓷村的工匠要仔细捏出每一个细节,细心涂上瓷釉,制作出质量优良的产品。据辛万陶瓷村老人介绍,以前,瓷釉配方是每个家族的秘密,不许外传,以保护其产品的灵魂。
无生命的泥土经过陶匠的双手成了形后,就要入窑烧制了。“模匠”、“捏泥匠”给了瓷器的形,而“火匠”则要让陶瓷成熟,变得坚硬而滑润。
在数千摄氏度的窑温下,辛万村已不剩几人的“火匠”之一林立每五分钟检查一次窑温并加热。林立表示,长达百米的陶窑隔一段开一个小窗,用于添木柴。据资深 “火匠”的经验,要保持炉温1200摄氏度连续四天,陶器才能烧好。这个环节中,工匠要掌握每一种陶窑、每一种泥土和木柴的特性,进而合理调整火候,生产出质量、颜色均匀的陶器。
林立说: “我十几二十岁就开始干这行了。听爷爷奶奶说,这是祖先传下的祖业。干这一行就要爱它。不敬业的人,过两三年就厌了,干不下去。”
从业近三十年,洪文正和林立都已不记得生产了多少陶器,但他们乃至辛万陶瓷村村民都敢说,边和黑土陶瓷曾是南部一带居民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
如今,生活在不断变化,新万村不少陶匠放弃祖业,追求更好的工作,但不少陶瓷厂炉火仍在燃烧,而“守住这把火”的几位陶匠也正在努力与时俱进,转为生产供出口的工艺陶瓷。边和黑土陶瓷现在依然名声在外,但已不在小市场出售,服务百姓日常生活了,而是销往国外或供给酒店、宾馆、度假村,用于装饰。这个新方向近年来已帮助新万陶瓷村维持了祖业。(完)
春量、黎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