兰英 -  
(VOVworld)- 位于南定省海后县海英乡的瓦桥、梁寺、风洛亭等建筑形制独特,体现了当地艺人的才华。这个遗迹群体的建设过程与500年前先民填海,开垦古群英一带、现海后县的过程息息相关。历经数百年的洗礼,瓦桥、梁寺和风洛亭遗迹群体至今依然保存较为完整。
|
瓦桥
|
位于进入梁寺的小道上的瓦桥,距梁寺和风洛亭约100米。这三个建筑修建年代相同,构成了这片土地上著名的遗迹群体。
海英乡乡民阮氏壬说:“瓦桥、梁寺、风洛亭是海英乡的历史遗迹群体。每座遗迹都保持原貌。弯弯的瓦桥有其特殊的美。”
瓦桥横跨穿越海英乡的一条小河——中江。瓦桥建筑模式为“上宅下池”,意思是上面是房屋,下面是河流。桥上共有9间房,建在18根方形石柱上。石柱上面是纵横交错的坚固格木檩系统,旨在撑起桥梁和桥板。桥顶铺着龙鳞瓦,弯弯翘起,就像一条弯着身子的龙。瓦桥又是交通工程,又是文化工程,是海英乡乡民的骄傲。
海英乡乡民陈氏柔说:“河右岸的这排屋子自古就有了,但比现在小。以前没有汽车,都是走路,并通过这座桥。以前路基低,上桥要走三级石阶。现在路基垫高了,路比桥还高。这座瓦桥已有几百年历史了。村里各个家族的族谱中写有一句话,‘桥的另一端藏有30两银子,桥坏了就拿这笔钱来修’”。
瓦桥上的木雕不太讲究,但其建筑形制特别是石柱布局、桁架结构及榫头对接方法则清晰,体现了纯越式建筑的特点。泥瓦部分也极为特殊,特别是桥头的建筑。桥门形制为拱门,中间是一个通道,两旁是两排柱子。
现在,除了瓦桥外,也建成了很多石桥。不过,当地居民特别是年轻人还是喜欢在瓦桥约会。
邻近海英乡的海明乡高中学生阮清芳说:“这里是一个历史遗迹,里边也很凉快,所以我很喜欢到这里。放学后,我常来这里玩。我们选择这座桥,是因为它非常有名,谁都知道。这座桥既古老又美观。”
|
梁寺
|
进入风洛亭、梁寺前,要走过海英乡乡民常到的乡村集市。风洛亭在开垦荒地,立村建寨时就建成了,并成为共商村庄事务的地方。先民到这里建村时发现这块土地形似“卧龙”。亭门前有一口水井,叫做“龙眼井”。据看护这个遗迹群体的86岁老大爷邓文富讲,数百年前,武、黄、范、陈等家族先祖选这里为安居之地。后来,子孙为了感恩前人,将他们尊为“城隍”,在风洛亭里祭祀。
风洛亭旁是梁寺,又称百间寺,建于15世纪末16世纪初。梁寺起初规模较小,经过多次重修、扩建,特别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大规模扩建才有了今天的面貌。该寺规模较大,有100间房,带有多个时代的建筑风格,但最清晰的是17、18世纪建筑风格。该寺现在仍保存着记录出资出力修建寺庙的人、开荒填海过程的石碑,充分反映当地居民生活的方方面面。
邓文富表示,梁寺、瓦桥和风洛亭已经形成了一个虔灵遗迹区,甚至写入民歌、俗语。他说:“本地有一句民歌唱道:‘群英自古驰名,风洛亭牌、福林寺碑,游客常来打听,瓦桥香茶、梁寺丝绸’。”
存在数百年并结晶为民族文化,瓦桥、梁寺和风洛亭成为了文化之乡——南定省一带的遗产精华。当地居民世世代代保护上述极富特色的文化工程,并将深具越南特色的建筑、美术价值传给后代。(完)
兰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