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俊 -  
(VOVworld) - 越族的传统村落结构离不开河堤、村口牌楼、村亭、榕树、渡口、田园、池塘和亲近大自然的居民生活。这种结构适应越族人的农耕生活,多少年来构成了深深打上越族文化烙印的农村生活空间。
|
唐林古村
|
越族古村的第一个认知特征,也是给人们留下第一印象的是竹丛。竹丛环绕村庄,形成村民纳凉取荫,保卫村民免遭劫匪、盗贼和敌人侵扰的城墙。除了竹丛,村口牌楼也是对村民日常生活和信仰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的建筑。它和村里其他建筑都有指向蓝天的翘檐,象征着村民不断向上发展的渴望。唐林村位于河内市中心以西约50公里,这里依然保存越南古村的风貌,其中1553年建成的村口牌楼堪称一绝。
建筑师黎光玉说:“这座牌楼很简单,但不知为何如此充满魅力,我想,因为它周围有榕树、弯弯的小路和莲花池,由此在景观和建筑美学上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这座村口牌楼再简单不过了,但是在乡村祥和的环境中,这种简单却勾起了人们的无限遐思,得到了无数艺术家和摄影家赞美。”
在越族传统村落中,有一处公共活动场所,那就是村井。村井通常在村头或村中心。在古越人的观念中,村井犹如村庄的眼睛,是乡村祥和生活的反照。
民间文化研究家陈明禳表示:“目前,北部平原地区仍留有古井的痕迹,有些水井村民还在使用。有的是土井,有的是用蜂窝状岩石或石头建的,形状各异。特别是亭台庙宇、寺庙、陵墓前也经常挖有水井,因此水井也变得神圣起来。”
|
北部村亭 |
村里的主干道一般通往村亭。按民间信仰,村亭是一个很灵验的地方,因此通常建在一个风水宝地。村亭祭祀的是城隍。他们是建村始祖或民族英雄。在日常生活中,村亭是一个公共活动中心,也是村里重大事件的举办场所,更是全村节日盛会和文化活动的举办地。
建筑师黎光玉告诉我们:“村亭一般规模较大,坐落在一个庄严宽阔的中心地带,交通要道都要绕开,因为这是村民聚集的地方。生意兴隆的富裕乡村所建的村亭规模较大,且宽广明亮。”
总体来看,越南传统村落结构有较高的连环性。绿色的竹丛后面是通往各个小巷、铺斜砖的村路。村里小巷互相连通,方便村民无论在哪儿都能回到家。越族民居也比较简单,以适应气候条件和生活、生产习惯。
大多数北部和中北部农村民居的结构都包括正房和厢房,多为三间两厢,前面为大院,后面是园子,前堂后院还种有花卉盆栽。符合日常生活的村落结构形成了越族的各种社会文化和风俗习惯,也形成了农村居民特有的性格,如:重视名誉、恪守村规、待人接物严守规矩、尊敬老人、团结互助共度难关。
|
巨陀古村 |
世世代代,这种村落结构和文化习俗营造了越族村落祥和的气氛。也许因此,远离家乡的游子,每当提起村落,心中就会泛起涟漪,涌起对民族根源对家乡的自豪感。
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