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明 -  
(VOVworld)- 还不到30岁就成为了艺术家,可以说,阮友维是官贺的摇篮——京北这块土地上最年轻的艺术家之一。之所以取得这样的成功是因为他以自己的一片心热爱官贺,迷恋官贺。
|
官贺歌长阮友维 |
在与北宁省各个官贺村接壤的仙游县出生,官贺曲调一天天渗入1986年生的这个小伙子的血液里。尽管家里无人从艺,但阮友维从小就喜欢官贺。他当年的好伙伴就是奶奶的小收音机,听着家乡曲调长大的他,梦想后来初步变成了现实:他考上了北宁省文化艺术中专音乐系,攻读官贺表演专业。毕业后,他被北宁省官贺民歌院聘用。
阮友维最早的授业老师之一——优秀艺术家庆夏表示:“阿维的歌声高亢、清澈、美妙。人们常说,只有艺术世家出生的人才有这样的演唱功底。但我认为,阮友维比他那个年代的其他同学更好学,更热爱官贺。”
阮友维的生活似乎都与官贺有关。尽管现在走上了艺术道路,成为了广为人知、表演和录音日程排得满满的艺术家,但他依然不忘给当地,甚至在河内的官贺学习班上课。
京北大学生官贺民歌俱乐部与阮友维结缘有7年了。不收报酬,不交学费,但阮友维仍希望把自己毕生所学倾囊相授给有同样爱好和兴趣的人。
他说:“主要目的不仅是传授官贺唱法,更重要的是传播官贺文化。官贺人重视人情、友情,他们见面不仅是为了一起唱歌,还为了交友。在日常生活中,官贺人互相关照,互相帮助做农活,生病时就互相探望。这是深刻的人文价值。我想让大家知道,爱官贺就得懂得珍惜身边的人。”
|
阮友维(男,左二)正给京北大学生官贺民歌俱乐部传授官贺唱法 |
河内火车客车器件厂干部诸光孟参加俱乐部已有四年了。他表示:“来这里,我一直感受到阮老师的细心和周到。有时候来学习的人很多,但老师仍仔细地教如何正确地吐字发音。尽管只是口传,但经过4年学习,我现在跟以前大不一样了,进步了很多。”
参加俱乐部已有近两年的国民经济大学四年级学生杜氏成说:“老师的言传身教让我们感觉很亲近官贺,易懂易记。老师解说的词曲很能打动人心。我想,对于象阮老师这么热情这么热爱官贺的人,我们来俱乐部学习除了出于热爱外也有一种责任,不辜负老师的付出。”
为了做好课前准备,阮友维工作之余常抓紧晚上的时间精心编教案、选歌选词。每周上课的学习班正是这位青年老师不懈努力的体现。
建设大学退休干部、今年65岁的金清阿姨参加俱乐部已有8年了。她表示: “这个年轻人,每周一次不管刮风下雨都到河内,有时骑摩托车,有时坐公车。教完了又回去,有时走不了就在俱乐部成员那儿住一宿,第二天一早就走。没有什么比得上一片真情。我常嘱咐俱乐部成员要绝对尊重阮老师,因为他把自己对官贺的爱传递给了我们,也给了其它很多人,无论是在河内还是北宁。”
|
一名俱乐部成员接受本台记者采访 |
随着生活的不断变化,不少传统艺术类型正面临着消亡的危机。意识到这一点,青年艺术家阮友维将危机感变成了行动。“在家的时候,我常到村里各个家庭喝茶聊天以发现和寻找能唱官贺的人。一有发现,我就说服他家长辈、父母,让他学唱。在河内,很多人问我,如果不会唱,也不是北宁人能不能参加俱乐部?我对他们说,只要爱官贺就可以来,不一定会唱,因为官贺的推广并不是只靠唱,懂官贺的人也是重要力量。”
台上的阮友维,头戴盘巾、身穿四襟衣,在聚光灯下浅吟低唱,台下的阮友维,待人亲切、随和,把自己对官贺的爱传递给大家,以共同维护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的京北传统特色文化——官贺民歌,这正如他所说的:“作为受过官贺专业培训的我,如果只是忙着演唱赚钱就没有尽到业者的责任。除了排练演出,自己也要做点什么来介绍、宣传官贺,哪怕是最小的事。”(完)
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