芳翠、苏俊 -  
(VOVworld)- 在各类型媒体铺天盖地的背景下,仍有很多人喜欢搜集和收藏旧书报,这不仅是一种爱好,也是想维护民族知识精华。河内市民潘卓景就是这样的人。
与河内各条街道上商贩络绎不绝的景象相反,八坛街5号是一个安静的所在,也是河内人潘卓景收藏旧书的地方。在他的房间外,一排排的书比人还高。走进房间,他的书堆得像一堵墙,楼梯旁和每一间房都放满了书。他的书种类多样,多得可以吨计。
|
旧书藏家潘卓景
|
藏书30多年,他可以点出各个时期有价值的书。特别是,在他的珍藏中,他极为珍惜河江到金瓯角的《越南地方志》、《越南54个民族》全集和从1953至2014年的《越南统计年鉴》。不仅搜集书籍,他还搜集从古至今的各种报纸和杂志。
对他来说,藏书是个缘分。他说:“书也有灵魂。在我头脑中想哪本书就能找到它。我有一套书共有3本,但少了第二本,我就专心到各家书店找。有时是偶然,有人不要书了,想卖给我,正好就是那本我正在找的书。我是同书一起吃,一起睡。有时凌晨2、3点,我突然想起一篇文章登在哪个杂志上,就立即起床看看,不然就忘了。现在就没时间了,只能搜集资料,以后交给别人编辑”。
曾在综合大学图书馆工作的潘卓景有很多时间与书为 “友”,有条件搜集别人丢弃的书,甚至还跟收废品的联系,有书就带给他。以前买书不贵,但买书人要费功夫挑选和找到有价值的书。如《南风杂志》、《印度支那杂志》买得都不贵。
他的夫人陶氏卯回忆说,在统管统包时期生活很苦,吃的也不够,但她仍一心一意照顾家里5、6口人,支持丈夫的“雅”好。
她说:“家里孩子多,我要多赚钱养他们。而丈夫专心搞研究,帮不上忙。因为想让丈夫有时间钻研书,我要多做投资和赚钱。他的工资都用来买书了,我就负责全家的伙食”。
潘卓景幽默地说,他的一生分为两半,一半贡献给了国家、社会,一半给了自己的生活。退休后,他继续从事这项工作,但范围更广了,希望能为大学生和研究学者寻找资料提供帮助。他也完成了自己的心愿,建了一家达到国际标准的资料书店。很多外国研究学者在这里找到了有关首都河内和越南的资料。
一名读者给他写信,称他为“对过去、现在和未来忠诚的人”。一名囚犯写信,求他送几本有关做人的书,希望打开知识殿堂、并为自己和其他囚犯做点有益的事,让时间过得有意义。
潘卓景夫妇就找了《简单的生活》、《国文教科书》、《生活中的意志》等送给那位狱中的青年囚犯,希望他能在书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潘卓景的熟客黎士四说,是这家书店让他爱上了文学,并成为教文学的老师。他说: “我读书时,书极为稀少,想找一本书的话,要到图书馆,要办理手续才能借书。那时河内只有一家在长诗街的河内西贡书店。想到那里买书就要有钱。所以我就到潘卓景的书店,他的书店可以翻阅,甚至可以借回家而不要钱。他知道学生一般很穷,所以不要钱”。
日本教授,也是潘卓景的熟客孝夫现在已经成为了他的亲密朋友。孝夫说:“你不能完全退休,因为我们非常需要你”。这也是年龄已届 “黄昏”的他仍天天投身书海,认真把搜集的书归类主题的原因,因为他坚信,书对生活永远都是有意义的。(完)
芳翠、苏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