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VOVworld)-“2014年河内之爱—裴春派奖 ”授予了研究家武遵汕。今年正好满一百岁的他,身体已经衰弱,走路也困难了,但河内学家武尊汕——一个在首都河内出生和长大的人仍不愿歇下来,还是一天天埋头于自己喜爱的工作。他所做的一切都是想表达自己对神圣而优雅的河内的爱。
深秋10月的一天上午 ,记者到黄梅郡大慈街116巷44号探望研究家武遵汕。
尽管生活发生了巨大变化,100岁高龄的研究家武遵汕仍离不开前人的这块土地。武遵汕和他已经成了家的六个孩子住在一起,共用一个院门,家里的庭院是一个有树有花、有鱼池和各种水生植物的温馨空间。
在一间干净整洁、满是图书的小房间里,武遵汕正坐在临窗的书桌前专心地看书、研究和写作,窗外是一个花香扑鼻、阳光灿烂的小花园。浓浓的秋意让人想起60年前河内知识分子做出的具有决定性意义的抉择。
武老说:“1954年,首都解放,这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时刻,走还是留。知识分子们作出的重要决定是与国家、与民主共和新制度在一起。那时, 我从一名司法业者转为从事文化工作,其任务是了解河内,努力发现、保存河内的精华。现在回想起来当时的决定是完全正确的”。
精通汉喃文字、法语和英语的研究家武遵汕被视为升龙-河内各项研究课题的“开路”人。武遵汕身上,有着深厚的儒学素养,知识分子的眼光、热情,对科学的热爱和维护前人遗产的信念。
在最艰难的时期,特别是当时河内古都千年文物遗产未受到应有重视,武遵汕满怀焦虑,仍积极寻找、搜集资料,为河内学研究寻找新的方向。在转向文化工作后,他毅然放弃人人羡慕的律师工作,投身完全陌生的领域:到当时的河内文化通讯局从事文物保护和博物馆工作。
对武遵汕来说,最幸运的是这份新工作能发挥他的汉喃知识特长,他爱好了多年也自学了多年。他说 : “上大学时,我还在学汉喃字。那时,只是自学,因为我喜欢古文化。在接管首都并当上文化干部后,我调到文化局博物馆业务科工作。当时,我的汉学基础较好,加上对国家文化的爱,所以能发挥自己的专长”。
热心古文化和汉喃字的文化干部武遵汕当时在很多同事的眼里,是这样一副模样:肩上挎着布袋、兴冲冲地骑自行车到升龙的各个古老遗址做记录和研究。而按武遵汕的说法,那是粗浅“了解河内”的行程。
对于关心首都文化历史的人,不会不知道武遵汕写的《河内今昔》一书。这是他数十年刻苦研究的成果。这本书分为五个部分:河内史地;河内遗迹;河内名人;河内文学;河内民间文艺、传统行业。
阅读这本书不难感受到武遵汕为此付出的心血。他也用大量时间研究有关李太祖皇帝迁都和定都升龙、升龙-河内及其系列历史地名,如侬山、东岸、咸龙寺、玉山寺等的史料。
接受有关任务后,武遵汕还将研究范围扩大到为何河内能成为所有本地居民或偶然造访河内者“心魂”所系的地方。他告诉我们 : “ 古螺城、定都升龙、抗击外侵等都在河内。从文化、民间传说、节日盛会,到抗击外侵斗争传统、文学传统等等,都让河内成为非常特殊且绝无仅有的地方”。
已是期颐之年的武遵汕,仍以衰老之躯和不竭的兴趣继续着 “了解”河内的行程。
“裴春派奖”评审委员会主席、诗人鹏越说,从研究家武遵汕为河内所做的一切可以看到他是一位对河内感情很深的人。
他说 : “在其100年的人生中,他有足够的时间积累、发现和探索河内的美好事物。在他创作的很多作品中,他充分抒发了自己对河内的情感。正因此,向这位为河内奉献一生的河内学家授予“河内之爱”奖非常应当”。
像武遵汕这样的河内学家、汉喃研究家已经不多了。每一天、每一小时,这位千年文献京都的活辞典仍继续着了解首都河内的工作,这是他投入了一生的工作。(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