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亚东:从听到看——“越南之声”让我走进越南(上半部分)

(VOVworld) - 12月19日,我们收到了中国听众赵亚东的来信。他在信中分享了认识越南之声的机缘、越南之旅以及上次来到本台出席“您对越南知多少?”比赛颁奖仪式的美好回忆。本周,我们将介绍赵亚东来信的上半部分。

赵亚东:从听到看——“越南之声”让我走进越南(上半部分) - ảnh 1
图为2015年9月作者参观胡志明主席陵
收听广播,了解越南

我出生于上世纪70年代末的中国东北,那时中国经济还没起飞,看报纸和杂志,听广播、看电视就是我们全部娱乐生活。我家住的小镇靠近渤海,大约1992年、还在读中学的我,偶然听到外国电台的中文节目,于是知道了很多国家都有对华播出的中文短波广播;之后也听到过“越南之声”,当时有新闻和评论,不像现在有这么多丰富的专题节目。但是在中国东北信号很弱,很难听清内容。

2000年大学毕业后,我离开家乡到大城市工作,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让我没有太多时间再听广播;但是有了网络,我可以偶尔上网浏览电台网站、收听节目录音,这也取代短波广播,成了我新的收听方式。于是我在网络上再次找到“越南之声”,那时还不是多语言网站,中文部使用网易博客,上传《越南语讲座》和一些专题节目内容,这成了广播节目的延伸,让我和听众更直观、生动的了解越南;也让我开始对越南有了更多兴趣,想了解这个与我们一样的社会主义国家。  

赵亚东:从听到看——“越南之声”让我走进越南(上半部分) - ảnh 2
独柱寺。赵亚东摄

再后来,东西冷战结束、世界格局发生变化,随着互联网异军突起、科技进步让短波广播告别了黄金年代,西方国家纷纷关停短波广播。“越南之声”继续以向外国人介绍本国政治、经济和文化,特别是越南风土人情、风俗习惯为主旨,在西方大台纷纷关停短波广播大背景下,仍然坚守短波广播阵地,向全球广播。他们还不断创新,加强新技术使用:先是开办包括所有广播语言的综合性网站,上传更多的文字、图片、视频内容,让我们听众更加全面、形象的了解越南;还广泛利用社交媒体、电子邮件与听众互动,让我们与电台联系更加紧密。早在2000年,“越南之声”就在北京设立常驻记者站,与中国国际广播电台签署合作协议,这一切都体现了电台管理层理念的超前,也让中文节目非常专业、全面,甚至不输给中文为母语的电台,在各国对华广播中更是名列前茅。

赵亚东:从听到看——“越南之声”让我走进越南(上半部分) - ảnh 3
赵亚东(右四)与本台的美国听众(右三)和越南之声中文部工作人员合影


2013年、工作不像以前那么忙了,我开始和”越南之声”中文部联系,经常参与他们的活动。于是,通过访问“越南之声”网站、收听中文广播,我和全球听众更加直观、全面的了解越南每天发生的动态,感受着越南的经济起飞,社会方方面面的变化。记得一次给“越南之声”中文部写信时,我不经意的提到:希望未来有机会到越南走一走、看一看,而让我没想到的是,很快就迎来了这个机会!
参与活动,访问越南

2015年,越南迎来国庆70周年、越共成立85周年、胡志明主席诞辰125周年、越南南方解放国家统一40周年等一系列重大事件,“越南之声”又开始举办 “您对越南知多少”知识竞赛,欢迎外国受众参加。以前我就听说过这项比赛,但很遗憾错过了;这次知道比赛后,就想参与一下。当时真是只想参与、没想得奖,因为参赛人多、题目又难,包括越南政治、经济、民生等各领域取得成就,还有世界遗产,旅游等方方面面问题,想答好绝对不简单。还好,中文广播在“听众信箱”中做了些提示,我也通过网络查阅大量资料、寄出了答卷。没想到幸运来了:我获得了三等奖:应邀访问越南!

赵亚东:从听到看——“越南之声”让我走进越南(上半部分) - ảnh 4
9月24日至28日,我到河内领奖、旅游,亲眼见到了以前只在网上看过、广播中听到的越南,度过了愉快的5天,也留下了美好的回忆。

我乘坐的是越南航空航班,机组人员热情的提供各项服务;挨我坐的是位精通中文的越南姐姐,更是位中国通,做越中两国间贸易工作,一路向我介绍很多越南好吃的、观光景点。这些让我还未入境,就对越南有了良好的第一印象。飞机降落河内新建的内排国际机场,“越南之声”国际合作部皇大海先生来接我,他在北京留过学、能讲地道的中文,我后面的所有行程一直是他陪同,非常感谢他。机场离河内不远,到了市区亲眼看到不宽的街道,逛街的百姓,还有一些法国人留下来的白色小楼,有汉字的庙宇,居民楼牌坊,这让我又对河内多了些亲切。

反馈

其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