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明 -  
(VOVworld) - 面塑是越南传承至今的一门民间艺术。做面塑的地方很多,但最有名的还是河内市富川县旺翌乡春萝村。该乡艺人不仅传承这门民间艺术,而且为向世界推介越南形象做出了贡献。
过去,春萝地势低洼,一年只种一季稻。农闲时,一些村民捏白鹭、鸟、鸡等动物并插上一个喇叭卖给小朋友做玩具。后来,生活好了,他们就用米粉代替泥土捏面人。
据该村的传统做法,面塑的主原料是大米粉,拌上糯米粉,比例是10份大米粉配1份糯米粉。若天气干燥就得多加点糯米粉以保持粘度。米泡在水中,磨成粉,煮熟,然后快速地揉。接着,将粉分成一把一把的,调成不同颜色。
4种基本色是黄、红、黑、蓝。以前,颜料来自天然,如黄是槐树或姜黄做的,红是木鳖果或栀子,黑是稻秸灰或百草霜,蓝是槐蓝或高良姜。用这四种基本色可以调出其他颜色。现在,出于方便,人们也用工业颜料调色。
面塑艺人黎春松表示:“调色要注意含量,过多的话,颜色就有点深;过少的话,就不够鲜艳。”
面塑的造型通常为乡村常见的牛、猪、鸡、鱼,或极具虔灵意义的凤、龙等,因此面塑又被称为“鸟类玩具”。此外,还可以是一把香蕉、一串槟榔、一碟糯米饭、一块糯米饼等人们上香拜佛时常用的食品。
今天,面塑艺人不仅制作动物、水果等简单形象,还捏12生肖或孩子们特别喜欢的宇宙英雄、机器猫、孙悟空、哪吒等人物。制作前,艺人们要想清楚哪种颜色、神态才符合人物个性。例如,捏孙悟空,基本造型是一样的,但在其眼睛、金箍棒、帽子等细节上,不同的艺人会有不同的处理;捏猛将也要突出展现人物的精气神。这一点,有时候也许只有内行才能分辨出来。
在河内市中心的梳行街摆摊的面塑艺人邓文厚说:“在12生肖中,老虎最难捏。龙是幻想出来的,因此细节虽多,做起来却比较容易。而老虎呢,首先要捏得象,然后要捏得美。老虎就要象、凶、美。平均每个动物捏3、4分钟,容易的就两分多钟,难一点的稍微久一点。价格约一万五千盾一个,也合越南人的钱包。”
除了作为一种玩具,面塑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审美观。儿童学做面塑可以提高动手动脑能力。面塑的造型和颜色极富感情色彩和韵律感。正因此,哪里有面塑摊,哪里就有孩子们叽叽喳喳的声音。他们被这种玩具鲜艳的色彩和有趣的造型所迷醉。
现代社会中,面塑艺人还是个表演者。他们骑自行车走乡串镇,做于街头,成于瞬间,深受群众喜爱。他们手里还有一本手册记下全国各地节日的举办日子。春萝村艺人黎春松入行已有10多年了,他把北方这门民间艺术的魅力带到了遥远的南方,甚至更远的地方。
他说:“除了莲花潭文化公园外,我还与旅行社、酒店联系,应他们的邀请为游客表演捏面人。哪里的人喜爱并想欣赏这门艺术,我就到哪里去。”
2008年,春萝面塑艺人代表越南参加了在日本举行的“越南文化日”活动。当时,他们受到了许多国际友人的关注。由于保质期只有10至30天,因此面塑艺术还难登大雅之堂。尽管如此,观看捏面人时,游客都为艺人娴熟的手法,千姿百态、栩栩如生的造型所倾倒,交口称赞。
面塑就象老百姓的语言一样淳朴,是多年流传下来的民间智慧精髓,是越南人的精神食粮并维系着生活的真、善、美(完)
红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