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云 -  
(VOVworld)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议程过半,但即将到期的《京都议定书》未来如何仍无定论。这并不让人意外,因为从一开始,舆论就对会议前景不抱乐观,虽然本次会议被视为保护地球气候事业发生根本变化的历史性机遇。
《联合国气候变化框架公约》第18次缔约方会议集中讨论旨在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的新法律框架,其中包括《京都议定书》延期问题。此外,各国须就增加气候变化援助额达成一致。不过,在一周来的会议上,两百多个国家代表在几乎所有问题都存在严重分歧。
关于最受关注的减排问题,发达国家对在《京都议定书》第二承诺期作出刚性承诺表现犹豫。欧盟提出到2020年在1990年的基础上减排20%, 2020年后提升至30%。而加拿大、日本、新西兰宣布今年过后将退出《议定书》。世界经济大国——美国宣布,若金砖国家不参与,美国也不会加入任何全球减排协议。
除了减排问题存在分歧,《议定书》第二承诺期时间确定问题也是焦点。欧盟、金砖国家建议《议定书》第二承诺期应延长8年,以切合2020年目标,而其他一些国家,尤其是小岛国认为应延长5年,旨在要求发达国家加大减排力度。
此外,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应对气候变化提供资金也未确定。因为有关各方未就计算方式、排放量审定及援助额达成一致。
与会议进展缓慢相反,气候变化日益加快。据联合国最新报告显示,2000年以来,地球大气的二氧化碳含量增加了20%。世行的研究结果显示,若世界各国不着手减排,全球气温本世纪将上升4摄氏度,超过联合国预计的2摄氏度。地中海、北非、中东及美国一些地方的气温可能上升6摄氏度。更加强烈的自然灾害将发生。联合国世界气象组织发布的报告称,2011年地球大气的温室气体含量水平达到了自1750年工业化前期以来的历史新高。
面对这种情况,小岛国联盟在会上宣布,推迟达成协议将使国际社会错过阻止海平面上升的时机,小岛国危在旦夕。尽管会议本周末才闭幕,但不少观察人士认为,会议最终可能达成妥协协议。与会代表都意识到应尽快达成后续协议,但却不愿率先行动,而只是敦促别国。
地球日益升温,并将引发不堪想象的后果,但这依然不能激起与会发达国家的危机感。
红云